總覽
在本實驗室中,您是 Cymbal Superstore 的資料科學家,負責協助行銷團隊辨識、分類及開發新客。主管要求您依據訂購行為將顧客分為 5 組,並提供每組的描述性統計資料。此外,您也想按群組向行銷團隊提出後續步驟,方便他們採取行動。
為了辨識新客,您將透過 Gemini、Vertex AI 與 BigQuery,利用電子商務資料建構 k-means 分群模型,並製作圖表與摘要,規劃行銷廣告活動的後續步驟。本實驗室適用對象為資料科學家,資歷不限。
我們已替您完成環境設定,包括為 Gemini 啟用 Cloud AI Companion,以及授予使用 Gemini 所需的 IAM 角色。詳情請參閱「Gemini for Google Cloud 簡介」一文。
注意:Duet AI 已更名為 Gemini,這是我們的新一代模型,本研究室的內容也已據此更新。參考研究室指示時,在使用者介面或說明文件中若有任何內容提及 Duet AI,請視為 Gemini。
注意:Gemini 仍處於早期技術階段,因此可能會輸出看似合理卻與事實不符的內容。使用輸出內容前,請先確認內容是否屬實。如要瞭解詳情,請參閱 Gemini 版 Google Cloud 和負責任的 AI 技術。
目標
在本實驗室中,您將瞭解如何執行下列工作:
- 在 BigQuery Studio 中使用 Colab Enterprise Python 筆記本。
- 在 BigQuery Studio 中使用 BigQuery DataFrames。
- 開啟 Gemini,使用自然語言提示詞生成程式碼。
- 建立 k-means 分群模型。
- 製作叢集圖表。
- 使用 Gemini Pro 模型為行銷廣告活動規劃後續步驟。
- 清除專案資源。
設定和需求
瞭解下列事項後,再點選「Start Lab」按鈕
請詳閱以下操作說明。實驗室活動會計時,中途無法暫停。點選「Start Lab」後就會開始計時,顯示可使用 Google Cloud 資源的時間。
您將在真正雲端環境中完成實作,而不是在模擬或示範環境。因此,我們會提供新的暫時憑證,讓您在實驗室活動期間登入及存取 Google Cloud。
如要順利完成這個實驗室活動,請先確認:
- 可以使用標準的網際網路瀏覽器 (Chrome 瀏覽器為佳)。
注意:請使用無痕模式或私密瀏覽視窗執行本實驗室,防止個人帳戶和學生帳戶之間的衝突,避免個人帳戶產生額外費用。
- 該來完成實驗室活動了!別忘了,活動開始後就無法暫停。
注意:如有個人 Google Cloud 帳戶或專案,請勿用於本實驗室,以免產生額外費用。
如何開始實驗室及登入 Google Cloud 控制台
-
按一下「Start Lab」按鈕。如果實驗室會產生費用,畫面中會出現選擇付款方式的彈出式視窗。左側的「Lab Details」窗格會顯示下列項目:
- 「Open Google Cloud console」按鈕
- 剩餘時間
- 必須在這個實驗室中使用的暫時憑證
- 完成這個實驗室所需的其他資訊 (如有)
-
點選「Open Google Cloud console」;如果使用 Chrome 瀏覽器,也可以按一下滑鼠右鍵,選取「在無痕視窗中開啟連結」。
接著,實驗室會啟動相關資源並開啟另一個分頁,當中顯示「登入」頁面。
提示:您可以在不同的視窗中並排開啟分頁。
注意:頁面中顯示「選擇帳戶」對話方塊時,請點選「使用其他帳戶」。
-
如有必要,請將下方的 Username 貼到「登入」對話方塊。
{{{user_0.username | "Username"}}}
您也可以在「Lab Details」窗格找到 Username。
-
點按「Next」。
-
複製下方的 Password,並貼到「歡迎使用」對話方塊。
{{{user_0.password | "Password"}}}
您也可以在「Lab Details」窗格找到 Password。
-
點按「Next」。
重要事項:請務必使用實驗室提供的憑證,而非自己的 Google Cloud 帳戶憑證。
注意:使用自己的 Google Cloud 帳戶來進行這個實驗室,可能會產生額外費用。
-
按過後續的所有頁面:
- 接受條款及細則。
- 由於這是臨時帳戶,請勿新增救援選項或雙重驗證機制。
- 請勿申請免費試用。
Google Cloud 控制台稍後會在這個分頁開啟。
注意:點選左上角的「導覽選單」圖示,可查看列出 Google Cloud 產品和服務的選單。
工作 1:為專案建立 BigQuery 資料集
在這項工作中,您將在 BigQuery 建立電子商務資料集,用來儲存您在本實驗室中分好類的電子商務資料。
-
前往 Google Cloud 控制台,依序選取「導覽選單」圖示
和「BigQuery」。
接著,畫面會顯示「歡迎使用 Cloud 控制台中的 BigQuery」的彈出式視窗。
-
點按「完成」。
-
在「Explorer」面板,請選取 的「查看動作」圖示
,然後選擇「建立資料集」。
建立資料集,即可儲存資料庫物件,包括資料表和模型。
-
在「建立資料集」窗格,輸入以下資訊:
欄位 |
值 |
資料集 ID |
電子商務 |
位置類型 |
選取「多區域」
|
多區域 |
選取「美國 (多個美國地區)」
|
其他欄位保留預設值。
-
點按「建立資料集」。
點選「Check my progress」,確認目標已達成。
為專案建立 BigQuery 資料集。
工作 2:建立新的 Python 筆記本
在這項工作中,您會在 BigQuery 建立新的 Python 筆記本,使用 Gemini in BigQuery。您在 BigQuery 必須具備 Python 筆記本,才能利用 Python 機器學習程式庫來辨識顧客,並依據電子商務資料集中的購物資料將他們分組。
-
前往 Google Cloud 控制台,依序選取「導覽選單」圖示
和「BigQuery」。
-
在頁面頂端,點選加號圖示旁的向下箭頭。
-
依序選取「筆記本」>「空白筆記本」。
-
從下拉式選單中選取要儲存程式碼資產的區域 ,然後點按「選取」。
-
在「從範本開始」窗格中,點選「關閉」。
工作 3:在 BigQuery 連線至 Colab Enterprise 執行階段
下一步是在 BigQuery 中連線至 Colab Enterprise 執行階段。執行階段就像是 BigQuery 中的代管環境,讓您存取機器學習程式庫,並用來辨識顧客及分組。
-
在 BigQuery Studio 控制台中,點按筆記本右上角的「向下箭頭」(在「連線」旁邊)。
-
在下拉式選單中,選取「連線到執行階段」。
-
選取「建立新的執行階段」。
-
選取「建立預設執行階段」。
-
點選「Qwiklabs 學生 ID」。
注意:請稍候,讓系統分配執行階段。瀏覽器視窗底部的連線狀態會更新成「已連線」。Python 筆記本也會新增至專案下的 Explorer 筆記本部分。
點選「Check my progress」,確認目標已達成。
在 BigQuery 連線至 Colab Enterprise 執行階段。
工作 4:建構 Python 筆記本
在這項工作中,您將建構 Python 筆記本,請按照下列步驟操作:
- 匯入 Python 程式庫
- 定義變數
- 從公開資料集中,建立基本資料表並匯入為 BigQuery DataFrame
- 生成 k-means 分群模型和圖表
匯入 Python 程式庫並定義變數
建構 Python 筆記本的第一步,是匯入 Python 程式庫並定義變數。
如要將程式庫匯入筆記本,請按照下列步驟操作:
-
在筆記本中新增程式碼儲存格,然後點按筆記本視窗頂端的「+Code」按鈕。
-
將下列程式碼片段貼入儲存格:
from google.cloud import bigquery
from google.cloud import aiplatform
import bigframes.pandas as bpd
import pandas as pd
from vertexai.language_models._language_models import TextGenerationModel
from vertexai.generative_models import GenerativeModel
from bigframes.ml.cluster import KMeans
from bigframes.ml.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
-
執行
儲存格。
執行階段會載入 Python 程式庫,大約需要一分鐘。您可以查看瀏覽器視窗底部的執行階段狀態,確認目前進度。
載入完畢後,您會在儲存格的「執行」按鈕旁看到綠色勾號
。
下方表格列出稍早匯入筆記本的 Python 程式庫相關資訊,簡要說明個別項目。
注意:點按各項目的連結,可進一步瞭解程式庫。
定義變數並啟動 BigQuery 和 Vertex AI 的連線
下一步是定義變數並啟動 BigQuery 和 Vertex AI 的連線。
-
在筆記本結尾新增另一個程式碼儲存格。
-
將下列程式碼片段貼入儲存格:
project_id = '<project_id>'
dataset_name = "ecommerce"
model_name = "customer_segmentation_model"
table_name = "customer_stats"
location = "<location>"
client = bigquery.Client(project=project_id)
aiplatform.init(project=project_id, location=location)
-
使用 取代 <project_id>。
-
使用 取代 <location>。
-
執行
儲存格。
建立並匯入 ecommerce.customer_stats 資料表
接下來要將 thelook_ecommerce BigQuery 公開資料集中的資料,儲存至電子商務資料集中名為 customer_status 的新資料表。
-
在筆記本結尾新增另一個程式碼儲存格。
-
將下列程式碼片段貼入儲存格:
%%bigquery
CREATE OR REPLACE TABLE ecommerce.customer_stats AS
SELECT
user_id,
DATE_DIFF(CURRENT_DATE(), CAST(MAX(order_created_date) AS DATE), day) AS days_since_last_order, ---RECENCY
COUNT(order_id) AS count_orders, --FREQUENCY
AVG(sale_price) AS average_spend --MONETARY
FROM (
SELECT
user_id,
order_id,
sale_price,
created_at AS order_created_date
FROM `bigquery-public-data.thelook_ecommerce.order_items`
WHERE
created_at
BETWEEN '2022-01-01' AND '2023-01-01'
)
GROUP BY user_id;
-
執行
儲存格。
使用 Gemini 提示詞,建立 BigQuery DataFrame 並載入資料
在這個步驟中,您會使用 Gemini 提示詞建立 BigQuery DataFrame,並載入顧客統計資料,方便稍後透過 k-means 分群模型處理資料。
注意:正如本實驗室開頭所述,使用 Gemini 的輸出結果前,均須確認內容是否屬實。我們提供了一些程式碼範例,協助您執行相關操作,不過,請勿依原樣複製貼上,因為有時候可能行不通,您可能必須透過 Gemini 重新生成程式碼,輸出內容比較理想。
-
在筆記本結尾新增另一個程式碼儲存格。
-
在儲存格中點按「生成」,就能使用 Gemini 生成程式碼。您會看到可以新增文字的提示詞區。
-
將下列文字貼入提示詞區:
Convert the table ecommerce.customer_stats to a bigframes dataframe and show the top 10 records
-
點選「生成」。Gemini 會生成下列程式碼。
bqdf = client.read_gbq(f"{project_id}.{dataset_name}.{table_name}")
df.head(10)
注意:在前一個步驟中,您在筆記本新增程式碼至 2 號儲存格。這個筆記本將專案 ID、資料集名稱和資料表名稱儲存為變數。完成這個步驟,即可在下個步驟順利執行儲存格,建立 DataFrame 並顯示前 10 列。
-
重新生成程式碼,確保輸出內容看起來與下方顯示的程式碼類似:
bqdf = bpd.read_gbq(f"{project_id}.{dataset_name}.{table_name}")
bqdf.head(10)
-
執行
儲存格。
您會看到 BigQuery DataFrame 輸出內容,其中顯示資料集的前 10 列。
生成 k-means 分群模型
現在 BigQuery DataFrame 中有顧客資料,您將建立 k-means 分群模型,並依訂單回購率、訂單數量和花費等欄位分割顧客資料。接著,在筆記本中直接將這些欄位以群組呈現為圖表。
-
在筆記本結尾新增另一個程式碼儲存格。
-
在儲存格中點按「生成」,Gemini 就會透過提示詞生成程式碼。
-
將下列提示詞新增至儲存格:
1. Split df (using random state and test size 0.2) into test and training data for a K-means clustering algorithm store these as df_test and df_train. 2. Create a K-means cluster model using bigframes.ml.cluster KMeans with 5 clusters. 3. Save the model using the to_gbq method where the model name is project_id.dataset_name.model_name.
-
點選「生成」。您會看到類似下方的輸出內容:
#prompt: 1. Split df (using random state and test size 0.2) into test and training data for a K-means clustering algorithm store these as df_test and df_train. 2. Create a K-means cluster model using bigframes.ml.cluster KMeans with 5 clusters. 3. Save the model using the to_gbq method where the model name is project_id.dataset_name.model_name.
df_train, df_test = train_test_split(bq_df, test_size=0.2, random_state = 42)
kmeans = KMeans(n_clusters=5)
kmeans.fit(df_train)
kmeans.to_gbq(f"{project_id}.{dataset_name}.{model_name}")
-
執行
儲存格。
注意:這個步驟大約需要 2 分鐘。
您的模型已建立!
-
點按專案名稱旁的三點圖示,然後選取「重新整理內容」,即可重新整理 Explorer 面板的內容。內容應該會出現在電子商務資料集下方。
接著要定義新的 BigQuery DataFrame,將 k-means 模型製作的區隔/叢集彙整至原始資料。
-
在筆記本結尾新增另一個程式碼儲存格。
-
在儲存格中點按「生成」,
Gemini 就會透過提示詞生成程式碼。
-
將下列提示詞新增至儲存格:
1. Call the K-means prediction model on the df dataframe, and store the results as predictions_df and show the first 10 records.
-
點選「生成」。您會看到類似下方的輸出內容:
# prompt: 1. Call the K-means prediction model on the df dataframe, and store the results as predictions_df and show the first 10 records.
predictions_df = kmeans.predict(df_test)
predictions_df.head(10)
-
執行
儲存格。
您會看到前 10 項記錄顯示 CENTROID_ID。CENTROID_ID 是本實驗室中稍後用來分類顧客的叢集。您也會看到 user_id、days_since_last_order、count_orders 和 average_spend 欄位。
點選「Check my progress」,確認目標已達成。
生成 k-means 分群模型。
生成 k-means 分群模型結果的圖表
在這個步驟中,您將建立 k-means 分群模型結果的圖表。也就是說,您將使用 predictions_df 生成散布圖,依據平均花費查看上次訂購迄今的天數關係,並按照 segment_id (使用 k-means 模型生成) 加上顏色標示。
-
在筆記本結尾新增另一個程式碼儲存格。
-
在儲存格中點按「生成」,Gemini 就會透過提示詞生成程式碼。
-
將下列提示詞新增至儲存格:
1. Using predictions_df, and matplotlib, generate a scatterplot. 2. On the x-axis of the scatterplot, display days_since_last_order and on the y-axis, display average_spend from predictions_df. 3. Color by cluster. 4. The chart should be titled "Attribute grouped by K-means cluster."
-
點選「生成」。
您會看到類似下方的輸出內容:
#prompt: 1. Using predictions_df, and matplotlib, generate a scatterplot. 2. On the x-axis of the scatterplot, display days_since_last_order and on the y-axis, display average_spend from predictions_df. 3. Color by cluster. 4. The chart should be titled "Attribute grouped by K-means cluster."
import matplotlib.pyplot as plt
# Create the scatter plot
plt.figure(figsize=(10, 6)) # Adjust figure size as needed
plt.scatter(predictions_df['days_since_last_order'], predictions_df['average_spend'], c=predictions_df['cluster'], cmap='viridis')
# Customize the plot
plt.title('Attribute grouped by K-means cluster')
plt.xlabel('Days Since Last Order')
plt.ylabel('Average Spend')
plt.colorbar(label='Cluster ID')
# Display the plot
plt.show()
-
只要在「c=predictions_df」欄位中,將「cluster」或「cluster_id」改成「CENTROID_ID」即可。
-
執行
儲存格。
畫面上會顯示圖表。

注意:如果您收到 TypeError,請將程式碼改成範例輸出內容,再執行儲存格。
點選「Check my progress」,確認目標已達成。
生成 k-means 分群模型結果的圖表。
工作 5:生成模型結果的洞察資訊
這項工作要生成模型結果的洞察資訊,執行步驟如下:
- 為每個來自 k-means 模型的叢集製作摘要
- 定義行銷廣告活動提示詞
- 使用 Gemini 生成行銷廣告活動
為每個來自 k-means 模型的叢集製作摘要
在這個步驟中,您將為每個來自 k-means 模型的叢集製作摘要。
-
在筆記本結尾新增另一個程式碼儲存格。
-
將下列程式碼片段貼入儲存格:
query = """
SELECT
CONCAT('cluster ', CAST(centroid_id as STRING)) as centroid,
average_spend,
count_orders,
days_since_last_order
FROM (
SELECT centroid_id, feature, ROUND(numerical_value, 2) as value
FROM ML.CENTROIDS(MODEL `{0}.{1}`)
)
PIVOT (
SUM(value)
FOR feature IN ('average_spend', 'count_orders', 'days_since_last_order')
)
ORDER BY centroid_id
""".format(dataset_name, model_name)
df_centroid = client.query(query).to_dataframe()
df_centroid.head()
-
執行
儲存格。
叢集摘要應該會顯示在資料表中。您可以從這份資料表中取得洞察資訊,瞭解部分叢集的平均花費較高,部分則是訂單數量較多。
接下來要將 DataFrame 轉為字串,並傳送至大型語言模型呼叫。
-
在筆記本結尾新增另一個程式碼儲存格。
-
將下列程式碼片段貼入儲存格:
df_query = client.query(query).to_dataframe()
df_query.to_string(header=False, index=False)
cluster_info = []
for i, row in df_query.iterrows():
cluster_info.append("{0}, average spend ${2}, count of orders per person {1}, days since last order {3}"
.format(row["centroid"], row["count_orders"], row["average_spend"], row["days_since_last_order"]) )
cluster_info = (str.join("\n", cluster_info))
print(cluster_info)
-
執行
儲存格。
畫面上應該會顯示類似以下的輸出內容:
cluster 1, average spend $48.32, count of orders per person 1.36, days since last order 384.37
cluster 2, average spend $202.34, count of orders per person 1.3, days since last order 482.62
cluster 3, average spend $45.68, count of orders per person 1.36, days since last order 585.4
cluster 4, average spend $44.71, count of orders per person 1.36, days since last order 466.26
cluster 5, average spend $58.08, count of orders per person 3.92, days since last order 427.36
使用 Gemini 模型生成行銷廣告活動
您已建立 k-means 模型、為每種顧客指派來自模型的叢集,以及為每個叢集生成摘要統計資料。在這個步驟中,您將輸入提示詞,讓 Gemini 生成程式碼,建立行銷廣告活動,並提供顧客洞察資訊及行銷團隊的後續步驟。
我們會為每個由 k-means 模型定義的叢集/區隔,產生三個可供行銷團隊使用的項目:
-
在筆記本結尾新增另一個程式碼儲存格。
-
將下列程式碼片段貼入儲存格:
model = GenerativeModel("gemini-2.5-pro")
prompt = f"""
You're a creative brand strategist, given the following clusters, come up with \
creative brand persona, a catchy title, and next marketing action, \
explained step by step. Identify the cluster number, the title of the person, a persona for them and the next marketing step.
Clusters:
{cluster_info}
For each Cluster:
* Title:
* Persona:
* Next marketing step:
"""
responses = model.generate_content(
prompt,
generation_config={
"temperature": 0.1,
"max_output_tokens": 4000,
"top_p": 1.0,
"top_k": 40,
}
)
print(responses.text)
-
執行
儲存格。
您應該會看到各個叢集,標有名稱、特色和後續步驟。
**Cluster 1:**
* **Title:** The Lapsed Loyalists
* **Persona:** These customers have made a purchase in the past but haven't returned for an extended period. They likely had a positive experience but haven't been engaged recently.
* **Next Marketing Step:**
1. **Re-engagement campaign:** Send personalized emails or targeted ads reminding them of their previous purchase and highlighting new products or promotions that might interest them.
2. **Offer exclusive discounts or incentives:** Motivate them to return with special offers or loyalty rewards.
3. **Personalized product recommendations:** Leverage purchase history and browsing behavior to suggest relevant products they might be interested in.
**Cluster 2:**
* **Title:** The Occasional Treaters
* **Persona:** These customers make infrequent purchases but spend more when they do. They likely view the brand as a premium option for special occasions.
* **Next Marketing Step:**
1. **Highlight exclusivity and premium value:** Emphasize the unique features and benefits of your products to justify the higher price point.
2. **Offer limited-time promotions or bundles:** Encourage larger purchases with special deals on high-value items or curated product sets.
3. **Create a sense of urgency and scarcity:** Promote limited-edition products or flash sales to encourage immediate action.
**Cluster 3:**
* **Title:** The One-and-Done Buyers
* **Persona:** These customers have only made a single purchase and haven't returned. They might have had a neutral experience or haven't found a reason to come back.
* **Next Marketing Step:**
1. **Gather feedback:** Send post-purchase surveys to understand their experience and identify areas for improvement.
2. **Offer personalized recommendations:** Based on their initial purchase, suggest complementary products or accessories to encourage further engagement.
3. **Showcase customer testimonials and social proof:** Highlight positive reviews and user-generated content to build trust and encourage repeat purchases.
**Cluster 4:**
* **Title:** The Big Spenders
* **Persona:** These customers spend significantly more than others and are likely your most loyal and valuable segment. They appreciate high-quality products and personalized experiences.
* **Next Marketing Step:**
1. **Develop a VIP program:** Offer exclusive benefits, early access to new products, and personalized customer service to show appreciation and encourage continued loyalty.
2. **Personalized communication and offers:** Tailor your marketing messages and promotions to their specific interests and purchase history.
3. **Host exclusive events or experiences:** Create opportunities for them to connect with the brand and other high-value customers.
**Cluster 5:**
* **Title:** The Price-Conscious Shoppers
* **Persona:** These customers are primarily driven by price and make infrequent, low-value purchases. They are likely to compare prices and seek the best deals.
* **Next Marketing Step:**
1. **Promote competitive pricing and value-driven offers:** Highlight your competitive prices and bundle deals to attract price-sensitive customers.
2. **Offer free shipping or other incentives:** Reduce purchase barriers by offering free shipping or other attractive incentives.
3. **Focus on product benefits and value for money:** Emphasize the quality and functionality of your products to justify the price point.
點選「Check my progress」,確認目標已達成。
使用 Gemini 生成行銷廣告活動。
工作 6:清理專案資源 (選用)
在本實驗室中,您已在 Google Cloud 控制台建立資源。取得模型的洞察資訊後,就不再需要這些資源了,因此請在正式環境中從帳戶移除這些資源。請選擇下列其中一種移除方式,以免未來產生使用費:
透過移除專案來清理資源
本教學課程需使用資源,請刪除在本課程中建立的 Google Cloud 專案,避免系統向您的 Google Cloud 帳戶收取相關費用。
警告:刪除專案會出現以下結果:
- 專案中所有內容皆會刪除。如果您使用現有專案來進行本文中的工作,刪除專案將一併刪除其中已完成的所有工作。
- 自訂專案 ID 將消失。您建立這個專案時,可能已建立日後使用的自訂專案 ID。如要保留使用該專案 ID 的網址 (如 appspot.com 網址),請在專案中刪除選定的資源,不要刪除整個專案。
如想瞭解多種架構、教學課程或快速入門導覽課程,重複使用專案可避免超出專案配額限制。
-
在 Google Cloud 控制台中,前往「IAM 與管理」>「管理資源」頁面。
-
在專案清單中選取要刪除的專案,點選「刪除」。
-
在對話方塊中輸入「專案 ID」,然後點按「仍要關閉」來刪除專案。
透過刪除個別資源來清理資源
刪除本實驗室使用的資料表及模型,可避免產生費用,請在筆記本的新程式碼儲存格中執行下列程式碼:
# Delete customer_stats table
client.delete_table(f"{project_id}.{dataset_name}.{table_name}", not_found_ok=True)
print(f"Deleted table: {project_id}.{dataset_name}.{table_name}")
# Delete K-means model
client.delete_model(f"{project_id}.{dataset_name}.{model_name}", not_found_ok=True)
print(f"Deleted model: {project_id}.{dataset_name}.{model_name}")
執行儲存格後,在 BigQuery Studio 中重新整理專案內容,確認已刪除資料表和模型。
恭喜!
在本實驗室中,您已學會如何執行下列工作:
- 在 BigQuery Studio 中使用 Colab Enterprise Python 筆記本。
- 在 BigQuery Studio 中使用 BigQuery DataFrames。
- 開啟 Gemini,使用自然語言提示詞生成程式碼。
- 建立 k-means 分群模型。
- 生成叢集圖表。
- 使用 Gemini 為行銷廣告活動規劃後續步驟。
選讀內容
您已學會如何使用 Gemini、Vertex AI 和 BigQuery 來辨識、分類及協助開發 Cymbal Superstore 顧客。如果想進一步瞭解 Gemini,請參閱以下連結:
關閉研究室
如果您已完成研究室,請按一下「End Lab」(關閉研究室)。Qwiklabs 會移除您已用的資源,並清除使用帳戶。
您可以為研究室的使用體驗評分。請選取合適的星級評等並提供意見,然後按一下「Submit」(提交)。
星級評等代表您的滿意程度:
- 1 星 = 非常不滿意
- 2 星 = 不滿意
- 3 星 = 普通
- 4 星 = 滿意
- 5 星 = 非常滿意
如果不想提供意見回饋,您可以直接關閉對話方塊。
如有任何想法、建議或指教,請透過「Support」(支援) 分頁提交。
使用手冊上次更新日期:2025 年 9 月 3 日
實驗室上次測試日期:2025 年 9 月 3 日
Copyright 2024 Google LLC 保留所有權利。Google 和 Google 標誌是 Google LLC 的商標,其他公司和產品名稱則有可能是其關聯公司的商標。